一碗襄阳

来源:树达通讯社 日期:2023-05-17浏览次数:

(作者 李思源)白露。“露从今夜白”,看着日历上的节气,脑子里不由得蹦出这句诗,顺着下去便是“月是故乡明”。算来离家至长沙,不过一个月,金风竟吹起心中思乡的縠纹。

我的家乡,“襄阳”,多亏了金庸先生和罗贯中先生,说起她的名号,人们总是会恍然大悟地“哦——”一长声。射雕抗蒙处,兵家必争地。卞和荆山抱璞,宋玉援琴悲秋。光武中兴千古,卧龙留名千秋。元章泼墨凤舞,山人挥笔风流。多少名士就此而出,汉青中刻下自己,也刻下了历史。

航天员聂海胜也在太空中思“襄”,说最想念家乡的牛肉面。我身在长沙,少有对得口味的面食,有时早晨对着食堂茫然之时,也会强烈地思念起那碗牛肉面来。其实家乡不只牛肉面,热干面、豆腐面也是早餐的标配。前者更多是偶尔解馋的犒慰,后者才是每个人的生活。我常去的那家店铺,老板娘很是热情,她永远灿烂的面庞,口中“老哥老弟”地招呼着,对小孩子们也笑着挑逗几句。去得多了,我也成为了她口中的某个专有名词,她叫我“大学生”,倒叫得让人很不好意思。回家或是离去之前,我必定要去吃一碗牛肉面,爸爸妈妈也就随着点下豆腐面和热干面,拼在一起,就是襄阳人早餐的缩影。整整齐齐的面,齐齐整整的家。

第一碗端上来的永远是热干面,“热干儿来啦!”爸爸往桌上一放一推,回身再去端下一碗。我便拿筷子往碗里戳去,拌起面来。之前和我妈武汉的朋友同行,他娴熟拌完,将面向我推来,“武汉人拌的热干面,才是正宗热干面!”或许是家乡情结,或许真有妙处,那碗面确实更香。我想,都是湖北人,湖北人拌面,倒也绝不会差。比如,我拌着的这碗。极好的碱面,又煮得出色,不会有面腥味儿。色泽鲜亮,却毫不招摇,似隐世的王侯,接着地气,又散着贵气。筷子上下翻飞,酱料如帛丝盘绕而上,香气也绕得均匀,四溢而出。“来来来,豆腐!”我们总喜欢叫他们的“小名”,似乎带着亲昵的意味。等爸爸喜气洋洋地端上最后一碗来,面已拌匀,人也齐了。

香气随着热气升腾,弥散在我们之间。红油勾人,葱绿星散。面惬意地泡在牛骨汤里,葱花与豆芽泡浴,头上顶着豆腐海带,或是薄厚恰到好处的大块黄牛肉。这碗面摆在任何一个人面前,大抵没有谁不会为之垂涎。我朝思暮想的牛肉面啊,一口下去,锁在汤中的醇厚肉香,顺着面攀入口中。牙齿仿佛不是自己咬合的,是被勾着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的,一嚼便是满口香,再夹一块牛肉——无需担心,还有很多。品味着不同的口感,面香、肉香、骨香、料香在口中起舞,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全部。越嚼越香,恨不得汤都要全部喝掉。再来一口襄阳黄酒,哈——简直,千金不换。太久,太久没吃过了。我一边吃,一边说着“我永远爱牛肉面”的怪话。

碱面杏黄,倒有点像月亮。怨不得节气,怪不得月圆,只是想家了而已。

编辑:李思源

责编:余昱萱

审核:党委办公室

上一条:风——历久弥新

下一条:微尘

关闭